
長治市人民醫院醫療志愿服務隊為行動不便的村民入戶進行健康指導

劉科(右)與村支書曹臣武,在電商“助農直播間”為村民帶貨
“雙腳沒有沾滿泥土,就不能體會百姓的需求;沒有用腳丈量土地,就不能了解村民的難題。”2021年,市人民醫院財務科科員劉科被派駐到平順縣西青北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隊長,他訪民情、聽民意、解民憂,與村組干部一起跑遍了全村,將每家每戶的家庭情況摸得一清二楚,將每一戶監測對象的幫扶措施落實到了實處,扎實推動各項惠民政策落地。
知村情 解民意 惠民生
西青北村位于平順縣西部,全村共有213戶610人,黨員32名,建檔立卡戶69戶232人。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后,劉科積極學習黨的相關政策,吃透村情民意,很快摸清了西青北村的基本狀況,并及時為村民提供幫助。
2023年春節前的一天,平順縣西青北村的村民都忙碌著準備年貨。這時,監測戶李振明對劉科說:“劉書記,我身體不好去不了縣城,也不會去超市買東西,能不能幫我去縣城采購一些年貨?”“沒問題,你需要什么告訴我,我幫你買回來。”劉科拿出隨身攜帶的記事本,按照李振明的需求一一記錄,并利用午休時間開車到縣城超市采購年貨。
當了解到李振明2022年居住的窯洞因遇汛期塌陷,使家庭陷入困境,劉科及時將其納入監測幫扶對象進行針對性幫扶,并為其申報災后重建補助資金4萬元,修繕了窯洞,使李振明一家人的住房有了保障。
自駐村以來,劉科帶領駐村工作隊與村組干部一起,積極開展防返貧監測幫扶,廣泛聽取群眾意見,開展鄉村建設和人居環境整治,扎實推動各項惠民政策落實落地,使西青北村的面貌煥然一新。
走田間 入地頭 送溫暖
“李國旗因交通事故導致下肢殘疾,先做傷殘鑒定進行責任劃定理賠,后期辦理殘疾證,在定期開展健康義診時邀請骨科專家到家為其看病。”……翻開劉科的駐村工作日志,厚厚的本子里記載著劉科日復一日走訪群眾的詳細情況,貼心的記錄、溫情的文字,寫滿了一名駐村干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和使命。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駐村幫扶工作中難啃的硬骨頭。自2021年駐村伊始,劉科就發誓要把這塊硬骨頭啃下來。他把保障村民健康作為一件大事來抓,在村民享受更加便捷、優質的醫療資源上想辦法、出主意,積極向單位反饋群眾需求和個人想法,并跑前跑后協調各種關系,極力打通村民就醫“最后一公里”。
最終,在院領導的支持下,該村獲贈7萬余元醫療設備,并在村上成立了第一家“云診室”遠程移動平臺,解決了村民日常問診需求。同時,劉科還協調建立義診機制,邀請單位同事定期到村里開展健康義診活動,為村里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檔案,讓村民慢病有人管,小病不出村,生病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醫療指導和救助。
解難題 拓渠道 保增收
由于該村種植的主要作物是旱地蔬菜,正值大豐收時節,卻因市場的原因導致蔬菜價格不穩定,銷售受阻。
劉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積極聯系幫扶單位,在市人民醫院開展“為群眾辦實事,助力西青北村農產品銷售”活動。通過劉科的積極對接與協調,市人民醫院、潞州區人民醫院與西青北村合作社通過“832”農副產品采購平臺,簽訂購銷合同80.9萬元,其中與平順縣田園眾邦合作社、平順縣麥豐農業有限公司簽訂購銷合同75.9萬元。劉科還積極引進社會幫扶資金,達成潞州區人民醫院與平順縣田園眾邦合作社“832”農副產品采購協議,簽訂購銷合同5萬元。開展“助農直播間”等活動,為平順縣種植小米、花椒,以及石城鎮生產的粉條、北社鄉加工的核桃、蔬菜等農產品打開銷路,拓寬了銷售渠道。
看著村民們在田間忙碌的身影和豐收后喜悅的神情,劉科的心里甜滋滋的。
盤資源 創效益 謀發展
隨著城鎮化推進,農村人口進城,農村宅基地、房屋甚至耕地閑置浪費的問題逐步顯現。如何讓這些 “沉睡資產”變“增收活水”,是劉科和支村“兩委”心頭的大事。
他們積極探索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新路徑,幫扶單位推行土地“認領一分田”幫扶模式,通過流轉土地、委托經營、土地認養等方式,充分利用村內閑置土地,按每畝800元價格,從農民手中流轉土地7畝,將閑置土地變“散”為“整”。同時,采取按塊租賃、土地認養的方式將土地租出去,并科學規劃出66塊小菜地,連片打造綠色生態農業體驗園,讓“城里人”種地、“莊稼人”收租,使閑置土地變“廢”為“寶”,實現了土地增質增效,年增加集體收入達8萬余元。
依托生態農業體驗園,同步發展兒童游樂園、精品窯洞民宿、游客打卡彩虹公路,打造集體驗農業、休閑娛樂、鄉村旅游為一體的綜合性農業產業鏈條,解決就地就近就業30余人,帶動相關群眾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這一舉措不僅吸引了游客、帶動了消費,還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增添動力。
定目標 促振興 提效能
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劉科帶領駐村工作隊與村組干部積極創建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休閑旅游園林村以及鄉村窯洞民宿項目建設,改善了該村人居環境和村級產業單一的情況,全方位推動西青北村發展,獲得了專項資金100萬元。如今,村民的生活和居住環境越來越好,處處花香鳥語。
2022年10月,該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被市文明辦評定為“五星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并通過平臺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和便民服務活動,為大病殘疾人家庭送上“愛心餐”;與村委共建“愛心菜園”,為獨居老人等群體發放“愛心菜”;定期開展健康義診和健康知識宣教活動,為全體村民健康保駕護航。
駐村以來,劉科用心用情扎根基層,以鄉村振興為己任,用腳步丈量民情、用汗水澆灌民生,與支村“兩委”共同帶領群眾一起走向鄉村振興之路。(趙紅艷)